民航要充分利用腾出的国际航线资源,通过安排加班、调换机型等方式加强运力调配。
十三五期间,昭通卫生健康事业坚决服务脱贫攻坚大局,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。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体系不断健全完善,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健全有效。
人才队伍、基础设施、信息化建设更加有力,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保障能力大幅增强。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,昭通通过强化宣传教育、逐步扩大检测覆盖面,各类人群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、监测检测力度不断增强。没有全民健康,就没有全民小康。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龙泉飞 实习记者 苏秀。自健康扶贫工程实施以来,全市累计减少因病致贫返贫4.7万户20万人。
近年来,昭通紧紧围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,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,积极推进医院提质达标,医疗机构日常诊疗行为进一步规范,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,有效解决了群众有地方看病、看得好病、看得起病的问题,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会议要求,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要紧紧抓住践行两个维护这个根本,突出政治建设,切实推动党中央和省委、市委决策部署落实落地。十四五时期是健康昭通战略加快推进的关键五年。
二是加强服务能力建设,不断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。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.18亿元,县、乡、村三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。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%以上,基本药物数量由520种增加到685种,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,试点药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52%以上。目前,全市10县(市、区)县级综合公立医院均达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(镇雄县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为三级综合医院),7家县级中医医院达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,146个乡镇(街道)和1343个村(社区)实现医疗设施标准化建设全覆盖,373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均有达标医疗机构提供服务。
三级医院数量增加到4家。集中安置点均有达标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。
昭通日报记者: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是解决群众看病难、看病贵问题采的关键。五年来,我们坚持躬身为民,始终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。健全完善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,坚持人、物、环境同查,切实落实6个立即、1个及时要求,即立即隔离观察、立即封闭管理、立即核酸检测、立即流调溯源、立即派出工作组、立即上报信息,及时实事求是发布信息,确保出现疫情时能够第一时间有效应对。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提是有地方看病、有医生看病。
慢病管理中心建设、心脑血管救治站建设分别覆盖124个和66个乡镇,分别建成孕产妇危重中心和新生儿救治中心13个,实现县市区全覆盖。全部控制在省级目标要求以内,妇幼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。为此,我们把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、县乡一体、乡村一体机制建设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作为主攻方向,通过各级政府的全方位支持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的大力帮扶,全市历史性地消除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。积极推进市级医联体建设和县域综合医改,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国家级试点,市级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。
面对服务六稳六保的工作大局,我们将核定医保缴费基数上下限的依据调整为全口径,并按就低不就高原则执行省级标准,缴费费率下调1个百分点,减征缓缴医保费用1.3亿元,大幅减轻缴费负担,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。本科9029人,较2015年增长115.9%。
十三五昭通市第四轮防艾人民战争实施期间,我们通过强化宣传教育、逐步扩大检测覆盖面,各类人群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、监测检测力度不断增强。截止2020年末,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共32324人,较2015年增长45.68%。
通过强化告知转介和规范治疗,实现了感染者/病人从发现、转介到入组治疗一站式规范化管理,现存活的7805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有7188人得到了免费抗病毒治疗,治疗覆盖率从2016年69.9%上升至2020年92.1%,治疗有效率从2016年86.3%上升至2020年94.9%。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全市卫生健康系统32324名医务工作者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,全面开展病例排查、核酸检测、病例救治、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,2020年3月1日全市实现确诊病例全部清零。围绕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目标,调整医院收支结构,破除以药养医、以耗养医的格局,全面取消了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和耗材加成。建立昭通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联席会议制度,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及抽查计划,五年来完成随机抽查任务4490户,查处各种卫生健康违法案件2162件,罚款813.91万元、吊销《医师执业证书》10人、吊销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5户,没收违法所得84.79万元。二是强弱项、提质量,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。市第一人民医院高级卒中中心通过国家验收,9家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通过省级验收。
通过有序开展接种,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,逐步在各人群当中构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,来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。(五)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健全,群众卫生支出不断减少。
不断建立健全疫情防控长效机制,疫情防控成果得到有效巩固。坚决筑牢重点人员三道防线,第一道防线是做好宣传引导,尽可能把外出人员稳在当地。
健康扶贫取得巨大成效得益于以下措施:一是补短板、固基础,全面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。全市累计外地报告2440例,占累计报告感染者和病人的24.4%,检出的感染者中职业以农民为主(占86.5%)。
2020年新报告即为艾滋病病人491例,占报告数的35.1%,感染者和病人不能及早发现,未得到及时干预和治疗,成为潜在传染源。全市饮用水卫生监测覆盖率100%。截至2020年底,已累计救治53.2万名贫困人口,对36种大病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做到发现1例,管理1例,救治1例,累计救治3.72万人。目前全市共有艾滋病检测机构584家,五年共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1124.75万人份。
十三五期间,特别是医疗保障局组建以后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市医保系统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,牢记初心使命,为民砥砺奋进,勇于担当作为,深化改革创新,全市医疗保障事业取得长足进步,为健康昭通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贡献了力量。全市100%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并配备相应的中医医生。
各位记者朋友,昭通市医疗保障工作迈入了十四五。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健康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83.45%和81.80%,严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92.51%以上,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9.21%。
希望各位记者朋友要宣传好、报道好今天发布会的内容。昭通市疾控中心主任 邱冬:针对目前严峻的疫情形势及存在的疫情防控风险,根据国家、省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相关防控要求,昭通市主要采取了以下3方面防控措施:一是坚决筑牢外防输入的严密防线。
实现了15分钟社区健康服务可及圈覆盖所有县城、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可及圈覆盖所有农村。卫生补短板项目13个,总投资43.12亿元。5家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省级验收,4家县人民医院创伤中心通过省级验收,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全覆盖,建成乡镇卫生院慢病管理中心88个、心脑血管救治站66个,对提高救治成功率、降低死亡率和减少致残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能力。
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卫健委、市医保局、市疾控中心介绍昭通卫生健康事业工作情况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2020年8月,按照省级要求,我们进一步细化了卫健、医保、扶贫、民政等部门职责,建立健全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监测预警机制,加强对因病致贫返贫人群及边缘人群的跟踪监测预警和帮扶工作,筑牢了防止低收入人群因病致贫返贫的坚实防线。
四、健康昭通建设全面推进,共建共治共享水平逐渐提高(十二)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优化。六、人才队伍、基础设施、信息化建设更加有力,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保障能力大幅增强(十九)人才队伍数量、质量大幅提升。
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,因病致贫返贫卡户的风险防控和精准帮扶迫在眉睫。借此机会,向长期奋战在卫生与健康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医务工作者,特别是要向支援湖北、支援武汉的各位最美逆行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。
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